为谋求外语学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外语专业建设,2024年10月18-20日,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体认语言学专委会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科研处、研究生院、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承办,《中国外语》《外语教学》等9个学术期刊协办的第六届体认语言学暨第六届体认翻译学研讨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成功召开。此次大会设一个主会场和六个分会场,线上线下相结合,国内外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学家,以及72所学校的专家学者、硕博士研究生200余人参加研讨。
18日晚上,体认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在G209召开常务理事会,就此次会议的筹备、增选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承办下一届会议的申请等事宜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
19日上午,开幕式在JA111报告厅举行。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张凌院长主持开幕式,英文学院单升军书记出席。西安外国语大学刘振涛书记为研讨会致开幕辞。他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学术交流与创新,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体认语言学专委会王寅会长回顾了体认语言学、体认语言学专委会、筹备体认翻译学专委会的历程,呼吁广大师生积极推动中国本土化的语言理论研究、翻译理论研究和外语教育教学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任倩社长和期刊代表周和军教授在致辞中肯定了体认语言学、体认翻译学的前沿地位和作用。
在随后的主旨报告中,四川外国语大学王寅教授、河南大学张克定教授、复旦大学康志峰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刘玉梅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张凌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燕浩教授分别以“体认语言学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体认语言学核心原则再议”“体认口译学视阈下学生译员体认灵动性与译效研究”“问答行为的体认多模态互动研究”“《周易》:体认翻译学的经典著作”“基于多脑同步技术的口译认知神经机制研究”为题作主旨报告,从语言学、翻译学以及多模态文体学等视角,对不同语言现象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分析,有力推动了体认语言学和体认翻译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
19日下午,东北师范大学成晓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廖光蓉教授、三峡大学雷卿教授、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高级教师侯燕、四川大学郭霞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王艳滨副教授分别作了“自然主义视阈下语言习得的体验认知观”“体认语言学视域下表达‘症候’的意合动词短语英译系统观”“体认意识观下的‘多一点X,少一点Y’构式的指称转喻意蕴”“英语体认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连贯与衔接:生成式大语言模型与人类专家在学术英语论文修改中的比较分析”“大语言模型赋能翻译体认研究——以敦煌术语翻译为例”主旨报告,围绕体认语言学或体认翻译学与语言习得、教学法以及大语言模型进行了有益的跨文科交叉融合创新探讨与研究。
在分组发言环节,六个分会场共有71位师生宣读了论文,围绕体认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体认语言学的发展与应用、体认语言学与对比研究、体认翻译学的理论与实践、体认语言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及体认语言学、体认翻译学与外语学科发展展开深入对话,汇报“体认+”学术领域相关研究成果。
19日晚主编论坛由《外语教学》副主编吕生禄教授主持,《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副主编周和军教授、《翻译研究与教学》主编康志峰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周长银教授,就把好论文的“选题关”“内容关”“文字关”与年轻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对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写作与发表起到指导作用。
20日上午四川外国语大学李洪儒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廖巧云教授、河南大学王晓伟副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赵永峰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魏在江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于林龙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刘兴兵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王天翼教授、作了“基于现代汉语的体认语言学‘认’范畴的思考”“语义修辞文化二阶表征机制的体认性探索”“人际互动视域下情感范畴的体认机制探究”“体认社会语言学的历时和共时考证”“修辞还是语法?——汉语回环构式的体认性”“‘体认’的不在场问题与语言的意义理解”“体认(互文)修辞学路径:互文辞格新解”“网络表情包的体认多模态分析”为题的主旨发言,围绕体认语言学或体认翻译学与修辞学、教育学、汉语言、多模态文体学等学科进行了交叉融合创新探讨与研究。
闭幕式由四川外国语大学王天翼教授主持。首先,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介绍各小组发言的内容与特点。其次,桂林理工大学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金海燕教授,代表下一届会议承办方表态发言。最后,体认语言学专委会秘书处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