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红色景点
当前位置: 学院主页 >> 建党百年 >> 游红色景点 >> 正文
百个红色景点“云”参观(81)大包干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1-05-17     作者:   分享到:

探访红色景点,追忆红色故事。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加强对于全院师生的党史教育,英文学院党委在“西外英文”微信公众号推出“百个红色景点‘云’参观”专题栏目。红色印迹“云”参观,峥嵘岁月共感怀,置身于红色景点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党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可以看到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身影。铭记历史守初心,锤炼才干行使命,学院师生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之中建功立业。

景点地址: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

一、景点介绍

大包干纪念馆于2006年6月19日开馆,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占地30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展览内容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大包干的形成过程,大包干带来的变化,以及各级领导、媒体、友人对小岗的关心和支持。

馆内分为主展厅、多功能厅、附展厅、餐厅等,主展厅由《决择》、《追梦》、《关爱》三个展区和大型群雕《十八颗红手印》以及实物展台、展柜组成,真实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其中部分珍贵图片和史料属首次公开。

2014年1月31日,马年大年初一,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改扩建后的新馆正式开馆。据了解,“大包干”纪念馆新展馆总建筑面积达5500平方米,是原展馆的两倍多,布景面积4900平方米是原布展面积的近3倍。新展馆分为溯源、抉择、贡献、巨变、展望、关爱六个部分。整个纪念馆在保留老馆珍贵史料的基础上,以翔实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丰富多彩的展示和表现手法,创造性地设计了多处复原场景,通过逼真的艺术模型及造景,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到发展的全过程。

二、景点背后的故事:大包干

大包干一般指包干到户。包干到户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农民享有对土地的经营管理权,但所有权仍归国家所有,根据双方签订的有关权利、责任和利益的承包合同,由农户自行安排各项生产活动,产品除向国家交纳农业税、向集体交纳积累和其他提留外,完全归承包者所有。农户承包集体的基本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自主经营,包交国家和集体应得的各项费款,其余产品或收入归承包户所有。这项制度最早与1962年在山东等地、1971年至1976年在福建等地短暂实行过,最终因为文革原因而没有完全推广。文革结束后,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重新实行,收效很大,进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飘向全国各地。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

“为什么搞‘大包干’,就是为了能吃饱饭!”“大包干”带头人之一、时任小岗村生产队长的严俊昌回忆。

宛如平地一声惊雷,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此拉开,彻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状态,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次年,小岗村便迎来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18枚红手印催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改革开放40余年后的今天,“大包干”契约作为改革开放珍贵文物,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彰显了小岗村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和中国改革标志的历史地位。现在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开办农家乐和发展农村电商等,小岗村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在前列。“作为小岗人,尤其是‘大包干’带头人,更要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村民严金昌说。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