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红色景点,追忆红色故事。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加强对于全院师生的党史教育,英文学院党委在“西外英文”微信公众号推出“百个红色景点‘云’参观”专题栏目。红色印迹“云”参观,峥嵘岁月共感怀,置身于红色景点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党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可以看到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身影。铭记历史守初心,锤炼才干行使命,学院师生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之中建功立业。
景点地址:云南省
一、景点介绍
“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位于云南西部施甸县南端,距离施甸县城44公里,距离保山市政府所在地104公里,坐落在杨善洲老书记生前艰苦创业并在此工作生活了22年的大亮山林场(2011年更名为善洲林场)。“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是中组部公布的13个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是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10个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之一,是云南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同时还是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截至2015年12月20日,已有16个省部级单位到基地挂牌。
"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主要由善洲墓园、善洲事迹陈列室、干部培训中心、进场公路等构成。善洲墓园总投资1451.41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展厅、放映厅等;干部培训中心主要包括教学楼、学员住宿楼、餐厅、供水工程等项目,可满足100人同时培训的规模,建筑总面积4418㎡,概算总投资2950万。
故事林
故事林——铭记为民情怀的丰碑。故事林石碑上雕刻着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的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批示,记录了杨善洲同志生前最感人的13个廉政小故事。
老窝棚
老窝棚——谱写大爱人生的陋室。油毛毡房是杨善洲同志上山初期的落脚点,构建极为简陋,是用木板木棍搭建而成。当年杨善洲同志就在这简陋的油毛毡房生活、学习和工作,现称之为“老窝棚”。
党徽树
油毛毡房前面四周种植杨善洲生前最喜欢的雪松和白玉兰,象征着杨善洲的品格像雪松一样坚韧、白玉兰一样纯洁。杨善洲退休时从宿舍移栽来一棵盆景树杉木,22年伴随杨善洲同志长成了参天大树,该树看上去很像党徽形状,人们称它为“党徽树”。
二、景点背后的故事:最美奋斗者
杨善洲(1927年1月4日—2010年10月10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1988年3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2019年9月25日,杨善洲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
2010年10月10日15时08分,杨善洲逝世,享年83岁。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
创办林场之初,省林业厅、财政厅给大亮山林场拨付了100多万元,对杨善洲造林之举给予支持。当时,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慎重考虑后,杨善洲用这笔钱在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大亮山林场最显著的社会效益表现在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善洲林场现在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两个糖厂的蔗区灌溉任务。“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饮水太困难,这里的村民婚丧嫁娶,用水都要纳入人情簿子。”老书记说。可是,走家串户后,我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地方曾经饮水困难到那种程度,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家各户都通了自来水管,拧开开关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场采取的是“国社合作”营运模式,即由村社集体为单位出林地,由国家进行植树造林,产生的经济利润按一定比例双方分成。“这些年,大亮山林场都只是进行抚育型间伐,带给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2006年到2008年,林场共支付给村集体4万多元的分红。”原善洲林场场长董继军说。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抚育间伐的林材。到2008年3年间,林场共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发端于大亮山林场的植树造林热情还波及到了更广的范围:“这些年,感觉整个施甸县的植树造林热情都在上涨。”穿行在林海中,施甸县委宣传部的同志感慨地说。我们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1988年施甸县的森林覆盖率为17.1%,2009年提高到了44.8%。
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2010年5月,杨善洲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杨善洲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